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而这场硝烟弥漫的争斗到底是谁先挑起来的,两国争执无休。
美国指责中国突然要求大幅修改已经连续数月谈妥的协议草案,这是出尔反尔,因此美国总统川普一怒之下对中国挥起关税大棒。
中国则指责美国一直变来变去,并且过分的要求触及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侵犯中国的经济主权。
关税战之前的第十一轮中美贸易谈判崩盘一刻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日前,香港《南华早报》曝出一些惊人内幕。
《南华早报》5月28日引述知情人士的话称,美方“在谈判的后期阶段不断增加新的要求”,“其中一些要求会直接影响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稳定”。
据报道,知情人透露了中美双方无法达成一致的一些关键因素。美国要求中国“完全开放互联网”,“并放松对互联网的控制,要求外国云计算公司将所有数据存储在中国”。这一要求被中方认为不可能做到。
此外,美国还希望中国每年增加购买1000亿美元的产品,中方表示很难立即实现这一目标。

据报道,4月底,中美在北京举行最关键的第十轮贸易谈判之际,贸易谈判中方牵头人丶中国副总理刘鹤提出,与美方谈判代表莱特希泽丶努钦私下会谈,三人脱离了谈判小组,在一名中国翻译的陪同下,在一个小房间里密谈了将近一个小时。三人交谈之后,表情严肃阴郁,也没有向助手们作出任何指示。会议厅弥漫着一种不祥的感觉,但没有人敢问什么。
此后,美方收到了中国的贸易协议草案修改版本,150页协议草案,7大章节,被中方涂改得“一片红”,川普认为中方 “背弃协议”,下令实施制裁性关税。
据南华早报报道,一名消息人士指出,在5月13日的中国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同24名委员交换对美方新增要求的意见,成员们压倒性地认为,美国要求太过分,中国应当拒绝。
综合媒体报道,6月底在日本举行的G20峰会上,中美元首有望会晤。中美双方届时能否重回谈判桌,我们将持续关注。
原创稿件,未获许可不得转载,切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