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后几年,一有急难,朝 廷中人就会感慨,没有可用之人,满朝文武,找不到人才。在西太后的最后岁月,虽说改 革,弄得乱七八糟,但却频频以光绪的名义,下诏让封疆大吏保举人才。可是,但凡有事,还是找不到可用之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朝廷连个带兵镇压的人都找不到,逼着陆军大臣荫昌亲自出征,而恰恰这个满人纨绔,干不了这个。
其实,清朝之大,人才是有的。但是,朝 廷不肯用,不敢用。新政需要新式人才。但留学生,朝 廷总是觉得不可靠,甚至有人说留学生都是革命党。其实,留学欧美者基本上没有革命党,留学日本的几万人,参加同盟会的,不过四五百人。即使这四五百人,真正靠革命吃饭的,也寥寥无几。那些被各地督抚认为不可靠的士 官 生,真要是被大用了,用好了,即使参加过同盟会的,也就把反心收了。阎锡山后来说他自己在留学日本的时候,就参加过同盟会,但回国之后,一直规规矩矩,直到辛亥天下大乱了,才被推举造了反,其实,蔡锷也是如此,他跟唐继尧这个士官生,都跟革命党没有多少关系。即使后来成为隐患的吴禄祯,其实也不是孙黄同人。至于那些被朝廷用得很好的留日学生曹汝霖、章宗祥之辈,则更没有造反的意思。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