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 20220
经验 20294
发帖达人 发帖达人
智慧达人 智慧达人
灌水之王 灌水之王

哪些中国企业不受美国欢迎? 中美贸易战恐一触即发

发布于: 2018/02/06  4:35 am

最近,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退出了面向美国消费者销售华为Mate 10 智能手机的协议。华为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合作的破裂代表着华为全面进军美国市场的脚步不得不放缓。
据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黄亚生发表在《金融时报》中文网上的文章称,像华为和阿里巴巴这样在行业具有领导地位的明星企业,在美国拓展之路纷纷受阻,被视为标志性的事件,不少中国媒体都将其视为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的歧视,并批评了特朗普的保守主义策略。而在蚂蚁金服收购失败后, 中国外交部的每日例行记者会上, 发言人耿爽也表示,中国政府希望美国能为中国公司创造公平环境。
把一个复杂问题简单化很容易得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国际贸易中,由于涉及到差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制度背景的差异,简单将其归咎为市场竞争的不公,会更加背离对现实情况的理解,中国企业在美国连续受阻不只是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所谓“偏见”。这个观点过于简单了。

变化了的地缘政治
华为和阿里巴巴等事件,确实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贸易投资不断收紧。特朗普政府有几个方面特点:第一,从政治上不再相信全球化会带来价值观念的趋同;第二,不相信政治和经济上有双赢的这种概念;第三,将中国视为一个潜在的长期战略对手。
一方面是特朗普不欢迎来自中国的海外投资,另一方面是美国社会对中国企业不透明的背景有深刻担忧,造成了中国企业出海美国搁浅。尽管华为丶阿里巴巴都是私人企业,可能中国人会认为他们在美国市场的拓展是纯粹的商业行为,但是美国社会却顾虑其中是否有政府行为的影子,这也是美国社会对中国企业的一个普遍认识。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不是中国企业单方面可以改变的。所以华为和阿里巴巴的案例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一个大局前提,就是地缘政治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且某种意义上来讲,现在中国政府要改变这种状况,可用的筹码已经不多了。有一个筹码是限制外国公司进入中国,但这个筹码价值在缩水,因为现在大量的外国公司都在撤资了。
早在2008 年,中国就开始收紧对外资的政策。外资进入中国的总量虽然在提高,但是有一个结构性的根本变化:西方跨国公司投资比例,实际上现在是在下降的,涌入中国的更多的是港资,而且很多都是在房地产方面。
所以在讨论海外投资这个问题的时候,中国人往往只看到别人对中国设置的一些壁垒,看不到中国政府自己做出的很多的限制,如强迫外国企业要跟中国企业共享知识产权丶本地采购等等。事实上,即使在特朗普政策收紧的背景下,中资企业到美国的投资还比美国企业到中国的投资要多好几倍。所以,对于美国在吸引海外投资上变得不开放了的指责是正确的,但也至少是不全面的。
用美国的方式让美国了解
鉴于目前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颇为紧张,马云和其他知名中国公司可能会更难收购美国的公司。如果中国企业有征服美国市场的雄心,那么就需要配上适时的策略。在当前局势之下,如果说在政治上没法表明企业行为跟政府完全没有关系,那么,至少可以从行为上表现出企业愿意努力符合美国本地社会的期望,学会在服务于美国的社会结构特征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行动。像华为这样级别的企业,可以在美国选择参加很多的社群支持活动,建立基金会,支持地方的教育丶扶贫等等,这就是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如果社会对你认可的话,即使是国会和特朗普的白宫对你有敌意,各种社群的支持也可以赢得更多缓和的机会。
中国的企业在跟美国媒体打交道时,往往有些天真,带有强烈的中国烙印。可能他们习惯了在中国,作为大企业,在媒体舆论中受到尊重,但美国的媒体环境恰好相反。越大的企业,媒体越有揭露的价值。从这方面来说,不仅仅是雇佣一些美国公关公司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竖立起企业社会责任的形象。
美国战略重心转移 目标面向中国等大国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所所长滕建群日前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表示,美国特朗普政府正在进行冷战结束以后最大的一场战略重心转移,大国政治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考虑,“门户开放+孤立主义”是特朗普现在政策两个基本支撑理论。
据中评社报道,滕建群称, “美国现在正在酝酿冷战结束以后的战略重心的转移,这个转移就是把目标对向中国在内的具有竞争力大国,大国政治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考虑”。从此次国情咨文报告和最近美国发布的《国家安全报告》丶《国家防务战略报告》中都反映了这一变化。特别是国情咨文中提出,中国和俄罗斯是对手,在这两个对手中,中国被美国排在了第一位。
滕建群认为,特朗普的对外政策实际上处在一种收缩的状态。尽管他的政策是碎片化的丶反应式的,但两个基本的支撑点已经显现出来:一是孤立主义,美国在历史上,一旦自己不景气就把脑袋缩起来,不太愿意掺和地区事务;二是门户开放。今年是自1986 年以来,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当中第一次漏掉了保护美国盟国的内容。
因此,“门户开放+孤立主义” 是特朗普现在政策两个基本支撑理论,可以理解为,我少插手你们地区事务之后,好处你不能忘了我。
滕建群还指出,关于印太概念, 目前来看很难形成印太战略,因为虽然目标有了,但力量有没有要打上问号。他分析认为,要有印太战略,就必须有支撑点,一是战略目标,二是力量。对此中国应作何反应?滕建群认为,中国应该两方面看,中美关系力量平衡已经被打破,新的力量正在构建,中国变得比以往更加自信了,中美两国之间的新的力量平衡构建需要两国克服对中美关系看法上的“温差”。如果我们不重视这个温差,各自的政策可能都会出现误判。
中美贸易战恐一触即发
美国政府上一次发动贸易战是在美国总统里根当政时期,对手是日本。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如今白宫正在准备同样的武器(关税与配额双管齐下),目标主要指向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美国已经将目光对准了从钢铁到太阳能面板和洗衣机的各类中国产品。
2017 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创历史最高纪录,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出贸易威胁一年后,这有可能成为贸易战的导火索。中美并非必定会爆发贸易战。不过如果真的爆发,此次也将完全不同于20 世纪80 年代围绕日本半导体丶汽车和电视爆发的贸易战。
这一次双方实力更加旗鼓相当:美国以往在贸易冲突中的对手从经济规模丶工业实力和全球雄心上都无法与中国相比。中国对美国来说是越来越有力的竞争对手。这提高了双方针锋相对导致事态升级的风险,特别是美国政界和传统上支持与中国开展贸易的商界对中国的支持都不断瓦解。美中政府阵营里的保守派势力对这一酝酿中的冲突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双方都夸大了本国的优势。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产业政策专家Scott Kennedy 称,可能爆发贸易战的原因包括意识形态方面的狂热情绪,以及对哪方拥有更大优势的完全相反的估计。全球市场似乎对这一可能演变成一场巨人之战的形势毫无准备。除朝鲜的核威胁之外,美中贸易战是2018 年全球经济最大的潜在扰动因素。
这场贸易战一旦爆发,其影响将波及远超交战对手本身的范围。亚洲供应链上的美国友邦和盟友将成为早期的受冲击对象。如果紧张局势升级到足够严重的地步,贸易战可能会摧毁整个全球贸易框架。实际上,这也许是特朗普的目的。特朗普一直认为,美国犯下的最严重错误之一就是2001 年引导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成为了一个竞争对手。特朗普的助理称,特朗普时不时扬言美国将退出WTO。
中国高级官员私下指出了北京的战术优势。一些优势是文化上的; 一名官员说,中国人比较能够“吃苦”。这名官员认为,人们会觉得美国恃强欺弱,这有助于民众团结在中共周围;反观美国,各个选区在支持还是反对贸易战问题上看法存在分歧。
波音公司丶通用汽车公司和苹果公司可以归入反对阵营。中日另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是,日本市场在上世纪80 年代时整体上对美国公司关闭,但中国市场相对开放, 上述公司高度依赖在中国的销售, 如果出现任何冲突,这些公司将成为“人质”。
在白宫手忙脚乱地想要制定一项一以贯之的策略之际,中国已经有了一个进行贸易战的详细规划, 而在实施方面也具有百分之百的灵活性。中国在飞机采购方面转向空中客车集团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应对措施。在大豆进口方面,中国也在寻求实现多元化,这是另一个应对措施。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Nicholas Lardy认为中国会赢。他的理由包括,中国有能力将痛苦集中,而在美国更为开放的政治体系下,受影响的企业会强烈抗议。他还称,特朗普政府维持新的保护主义举措的政治成本要比中国政府采取报复举措的政治成本高得多。
美国企业研究所贸易专家Derek Scissors 则认为,美国的主要优势是,中国的金融健康对贸易的依赖程度更高。他称,由于中国相对较灵活,一场时间较短丶规模较小的贸易冲突对中国有利;但贸易冲突越严重,中国的处境就越糟糕,因为在经济层面,中国还远不是美国的对手。

来源:网络

标签:新闻(1634)更多收起
返回页首
举报
点评这篇文章
点评这篇文章
 
1 2 3 4 5
0个人参与评分
Advertiser Disclosure
最新商家点评
ChineseInFlorida总共有431条点评, 386次评分
川园
Review by 风轻云淡 at 08/04/25
醒来,让我们一起创造美好的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