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P2P平台连续爆雷,在美华人也未能幸免……

发布于: 2018/07/24  4:32 am 更新于: 2018/07/24, 12:16 pm

第一次听说P2P是在去年回国的饭局上,一个好朋友说他在几个P2P平台上投资了,而且已经测试了差不多一年时间,收益一直很稳定,年化都在10%以上。

当时听了真的挺动心的,毕竟利息高那么多,再加上朋友是在亲身投资之后对平台的安全性非常笃定。

因为每个月都会给国内的父母寄钱,但是省吃俭用的父母基本上没有动过这笔钱,并且把这些钱都存成了活期,利息都赶不上国内的通胀率。于是开始考虑要不要用这笔钱在P2P平台投资。



P2P是英文peer to peer 的缩写,意思即是"个人对个人",其实就是网络信贷。借款人和投资人通过P2P平台完成借贷的过程。投资人是看重了高收益,借款人是因为着急用钱所以愿意付出高利息。



很早之前,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就讲过:凡是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6%,要警惕。收益率超过8%,很危险。收益率超过10%,麻烦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

当时人们认为他的这番言论不过是为了“吓唬”投资者,好让大家心甘情愿地把钱放在银行而已。然而事实证明P2P平台那些所谓的高额回报,确实都是骗局。本质上就是新韭菜养老韭菜,拆东墙补西墙的非法集资,仍然属于“庞氏骗局”。



与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丶无线电发明者马可尼并称为最伟大的三个意大利人之一的查尔斯·庞兹,就是“庞氏骗局”的发明者,直到现在金融领域里出现的各种所谓的“新模式”大多是换汤不换药的“庞氏骗局”。

美国最具代表性的金融骗子就是前纳斯达克主席伯纳德·麦道夫,它曾利用金字塔层压式投资骗局,吸纳金额超过600亿美元。知道金融危机爆发,他的骗局才败露,2009年麦道夫被判处150年监禁。

但是,一个麦道夫倒下去,千万个麦道夫又站起来。每隔一段时间,新的骗术就会出来,被高利润诱惑的人们又开始前赴后继地当起了待割的韭菜。



于是,因为语言文化等原因无法融入美国金融圈的华人们,最终还是在国内入了坑。

骗子固然可恨,市场监管和金融监管的不到位也值得抱怨,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也有很大的问题,但是同样应该受到审视的还有我们自己的贪念。其实很多人知道总有一天这个P2P平台会爆雷,但是仍然幻想着在爆雷之前自己能赚一笔。等到血本无归时才幡然醒悟,正是自己的贪婪屏蔽了应有的理智。



很庆幸在自己准备把父母省下来的钱准备投资P2P时,他们及时点醒了自己:人不能贪念太重,平安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

©
版权声明
佛罗里达华人资讯网版权文字,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返回页首
举报
点评这篇文章
点评这篇文章
 
1 2 3 4 5
0个人参与评分
Advertiser Disclosure
最新商家点评
ChineseInFlorida总共有431条点评, 386次评分
川园
Review by 风轻云淡 at 08/04/25
醒来,让我们一起创造美好的一天吧!